繁華三千東流水,吾取一粽解饞香,粽葉蒼蒼,在水一方。蘆與艾,俱成長,杞與棗,應來享。
 
端午日  
殷堯藩     
少年佳節倍多情,老去誰知感慨生;
不效艾符趨習俗,但祈蒲酒話升平。
鬢絲日日添白頭,榴錦年年照眼明;
千載賢愚同瞬息,幾人湮沒幾垂名。

端  午  
文秀      
節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。
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 
端 午  
江南靖士   
浴蘭包粽念忠臣,千古不亡湘水身。
當日楚王憎逆耳,隨將一國殉靈均。

端   午 
老舍     
端午偏逢風雨狂,村童仍著舊衣裳;
相邀情重攜蓑笠,敢為泥深戀草堂; 
有客同心當骨肉,無錢買酒賣文章;
當年此會魚三尺,不似今朝豆味香。 

端午日賜衣    
杜甫      
宮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榮。
細葛含風軟,香羅疊雪輕。
自天題處濕,當暑著來清。 
意內稱長短,終身荷圣情。 

和 端 午  
張耒       
競渡深悲千載冤,忠魂一去詎能還。
國亡身殞今何有,只留離騷在世間。

乙卯重五詩  
陸游   
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 
粽包分兩髻,艾束著危冠。
舊俗方儲藥,羸軀亦點丹。
日斜吾事畢,一笑向杯盤。

浣溪沙·端午   
蘇軾      
輕汗微微透碧紈,明朝端午浴芳蘭。
流香漲膩滿晴川。彩線輕纏紅玉臂,
小符斜掛綠云鬟。佳人相見一千年。

粽  子  
謝墉      
玉粒量米水次淘,裹將箬葉苧絲韜。
炊馀脹滿崚嶒角,剝出凝成細纖膏。
粽子香  
碧裝束裹三角尖,玉帶一縷腰間纏。
未解羅裳清香送,無限誘惑在里邊。

午日觀競渡   
邊貢       
共駭群龍水上游,不知原是木蘭舟。
云旗獵獵翻青漢,雷鼓嘈嘈殷碧流。
屈子冤魂終古在,楚鄉遺俗至今留。
江亭暇日堪高會,醉諷離騷不解愁。

 您的精致生活,杞粽飄香,口福又養生,待續......
 
